我,90后,三天第一次相亲50次依然我单身

  • 时间:
  • 浏览:0

本文章为一条原创,未经允许不得删改、盗用至任何平台,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。年轻人去寺庙相亲联谊,政府为大城市女性和小城镇男性牵线搭桥,家长代理相亲,现实里找不到对象的年轻人,转而和虚拟纸片人恋爱结婚……这些现象,被详细纪录在今年10月出版的《婚难时代》一书中。3位日本记者,花了3年,调查了日本年轻人的婚恋现状。如今,在日本,每四名男性就有一名终身未婚,每六名女性就有一名终身未婚,日本已经全面进入了婚难时代。日本的终身不婚率已达到15%-20%相较而言,中国还处于普婚文化我们也发起了一份关于婚恋难的调查问卷,近百位中国年轻人分享了他们的故事。我们采访了其中4位,以及长期关注年轻人婚恋问题的社会学者苗国。吴斌,30岁,现居北京,MCN公司运营我今年30岁,是福建人,从小都在北京的寄宿学校上学,毕业后就留在北京工作。我算是生活在大城市的小镇青年。对我来说,找对象结婚最重要的就是经济基础。所以20多岁的时候,我不是找不到,是不敢找。有时候动了谈恋爱的心思,一翻自己的钱包,就觉得算了吧。我毕业以后,在一家医疗器械公司工作,那时候工资也就4、5千。每个月除了固定开支,根本存不下多少钱。恋爱是一件消费升级的事情,如果有一个女朋友,我可能就要月光了。所以我一直把自己隔绝在了谈恋爱之外。在我们老家,结婚是一件非常传统的事。适婚年龄是从一毕业就开始算的。24岁以后就算晚婚。结婚也不是两个人、两个家庭的事,而是两个家族的事。所以每年到快过年的时候,家里就会催我提前一个月回家相亲。而且,如果选择在老家相亲结婚,两边的彩礼、嫁妆会给两个年轻人作为启动资金。我们一旦相中,是没有那么长的相处时间的,大家就是奔着结婚去。看起来,回家相亲结婚是压力更小的选择。我也就妥协了。在吴斌老家,几乎家家户户都盖了小楼我们老家的相亲也很有特别,不是男女约见面,聊聊工作爱好。而是女方在家收拾好等着,然后媒人带男方上门。最夸张的时候,我早上8点出门,一整天见了50多个姑娘,每家就待15分钟左右,然后就赶往下一家。说实话,这么多人,看完一个,前几个就全忘了。一个潜规则是,他们一般会根据男方开什么车来做初始判断,而男方则看女方家盖的房子如何,有几层楼,装修怎么样。大部分人买不起大城市的房子,但老家的楼可以盖得像别墅,有些人的家简直是个大庄园了。家庭条件是最后一关,哪怕你再喜欢一个人,双方家庭不匹配,那也没得谈。所以看人只要合眼缘就行。学历和工作也就随口问问。看得太多,大家也没法对比那么多,早就挑花眼了。上海人民公园相亲角,人来人往这种流水线式的相亲,就让大家高效匹配。所以,上午见面,下午领证的事也常发生。我原本是应付一下,但到了26岁,看着身边人一个个都走入婚姻,我也开始着急了。后来我也通过这种找到女朋友,谈过几次恋爱。但因为大家都是在不同的城市工作,本来就没什么感情基础,再加上异地,没过多久就没话可说了。后来我还是觉得,这件事着急也没用,我现在没有规划一定要几岁结婚,还是看缘分。Vanilla正在户外唱歌Vanilla,39岁,现居杭州,自由职业我马上就40岁了,至今未婚未育。之前在时尚行业做买手,没有太多机会接触异性。20多岁的时候,有人上门给我提过一门亲事。对方在上海,各方面条件都不错。虽然大家觉得那是我最好的婚恋年龄,但我刚毕业不久,自己人生的雏形都没出来,连自己是谁都不知道,又怎么可能在那个时候就结婚呢?而且他没读过什么书,我们实在没法沟通。我觉得自己还是更注重精神交流的,也就结束了。还有一个发现很合适,我也在考虑和他步入婚姻,但交往了半年才发现,对方竟然是已婚,我被欺骗了。后来发现结婚很难,是因为通过相亲发现,很多男性依然在用非常男权的视角打量我。其实我从小是在父母无性别教育的培养下长大的。他们只会纠正我基本的常识和礼节问题,从来不说,你长大了要嫁人,你是个女孩,所以要怎样。所以后来碰到很多异性,他们谈到你结婚要生孩子,你是女人就该如何的时候,我就会非常不舒服和敏感。过了30岁以后,我其实一直有结婚的焦虑感。我甚至在婚恋网站注册,明知道那可能是割韭菜的局,但为了缓解一些焦虑还是花了好几万块。好像这件事只要掏了钱就能解决。他们每次给我安排的男性一定比我大3、4岁,而且我发现那些人也就是来看看,并没有多认真。Vanilla兴趣爱好广泛,也学习了架子鼓后来跟一些女性聊天才发现,婚恋中介虽然收取不同标准的服务费,但给你介绍的对象没什么太大差别。而且有些男会员甚至不需要付任何费用。他们知道现在婚恋市场上女多男少,就利用了女性的焦虑。也不会真心给你介绍对象,匹配成功了他们便没法赚钱。后来我还和朋友们建了一个群,里面的准入门槛很高,对男性的收入、车房、工作都有要求。几百个人里也就撮合成了两对。再后来我谈过一个男朋友,名校毕业,长相、家庭条件都非常好,属于带出去、说出去大家都会羡慕的对象。但我觉得,虽然外在条件好,但我像是在谈一段假恋爱,我们之间没有真正的亲密,总觉得隔了一层,没有更深层的了解和共鸣。我已经不想再谈那些天天吃饭、逛街、看电影的恋爱了,如果那样,不如和朋友在一起。所以后来也分手了。Vanilla正在练习书法最近有一个相亲对象,我和他各方面都很合适匹配。后来聊天,他跟我说,男生其实都不想结婚,结婚就是为了生育,女生年龄很大的话,对生育不利。真是又好气又好笑。现在我也没有太焦虑了,因为我发现哪怕结了婚的,他们还有鸡娃的焦虑,人一直都会这样,那不如享受目前的状态。星月,25岁,现居江西,待业我去年刚读完伦敦大学学院的研究生,毕业回国,就回老家了。其实出国读书前,觉得自己之后肯定不会再回到这么闭塞的地方,但后来一个人在外面上学,实习,发现自己还是很怀念简单的人际关系,压力也没那么大。回老家,也可以考公务员或者老师。回家之后发现自己根本没什么朋友圈子。初中高中的同学有些在外打拼,有些已经结婚生子。而我也迫切想找个对象。我的期待也不高,就是本科学历,有共同语言,家里条件过得去就行。我家在江西一个小县城,我当时还查了一下我们政府的官网数据,单身男青年并不多。我想扩展社交圈去找男朋友,但发现实在太难了。有一次我在马路上偶遇一个男生,他带着一条柯基,我就上去搭讪,但是没过多久,他的孩子就过来叫他,原来他已经是两个孩子的爸爸了。星月在老家田边拍到的黄昏还有一次我在商场,发现一个男生的穿搭不错,在小县城这种地方格外抢眼,我绕到对方身前才发现,那是我前男友。听起来不可思议,但这确实是小县城的无奈。人口不多,看起来符合自己条件的人更不多,在马路上很有可能碰到熟人。后来我一个小学同学听说我回去了,就来找我。他各方面条件都不错,但聊过几次后发现根本没有共同语言。他一般只会聊本地的话题,比如小县城新开的饭馆、哪里好玩之类的。但我是一个比较浪漫的人,会提到想去北极看极光,去大理旅居。他就会反问我,那你无所事事,不会觉得人生空虚吗?后来我们就没有再联系了。其实留在县城的一般就两种人,一种是追求安稳生活的,会选择考老师、公务员。或者出去闯荡过后回来,找个清闲的工作。周围的人都觉得可惜,觉得我这个学历又回小县城浪费了。但奇怪的是,我的高学历并不是什么择偶优势。因为在很多长辈眼里,学历好,有想法,这些统统不算女性的择偶优势。当时我舅妈跟我说,她现在没法给我介绍对象,即使介绍了对方也会嫌弃我,因为我没有一个正经工作。在我们那个小县城的婚恋市场,自媒体自由职业处于鄙视链底端,哪怕月入好几万也没用,最好的就是教师和公务员,赚几千块大家都觉得体面。所以在婚恋市场我没有多受欢迎。后来,我也试过交友软件,但是小地方也没什么人用这类软件,摇一摇就更不靠谱了。后来我把小县城择偶困难拍成视频发到网上。说到学历,大家会说我在秀优越,我说择偶难,他们就说我眼光高,太挑剔,还有人嘲讽我是恨嫁女。慢慢地,我还真的开始自我怀疑,觉得是不是真的要求太高。但我现在觉得,不能因为别人的看法改变自己。糖糖 28岁 现居北京 媒体平面设计我今年28岁,在北京一家报社做平面设计的工作。之前从没谈过恋爱。首先可能因为我性格就不是很活泼,圈子也比较小,能认识异性的机会不多。在媒体工作,周围的男同事本来就很少。其余的都是中年已婚,在工作圈子里是很难交到对象的。但是每天上班,接触最多的也就是工作圈的人了。下班以后也很累,根本没精力再出去社交。有时候也会希望有个人陪伴,所以会很想谈恋爱,所以也尝试过社交软件,但每次加了人之后,聊几句就觉得很累。因为要从头去了解一个陌生人,其实非常耗费精力,尝试过几次之后就没兴趣了。时间久了,我甚至觉得自己好像已经丧失和异性交往的能力了。而且我一直对谈恋爱没有强烈的欲望,就是站在自己的舒适区,随缘吧。糖糖每次磕纸片人CP期间,都会做很多手工和手帐当然,我也不是完全拒绝恋爱和婚姻。其实我会通过影视剧、动漫角色获得很多恋爱的感觉。每个不同的阶段,我都会跟着我嗑的CP进入不同的恋爱模式,我觉得我对恋爱的需求投射到了这方面,而且得到了巨大的满足。但是,影视剧或者动漫总是会完结的。然后我就会通过绘画、写同人文章的继续恋爱,甚至会做一些和人物形象有关的手工,也是用自己的继续创造某种甜蜜感。从这方面看来,我甚至完全不会有空窗期,我一直都能不断恋爱。《新神榜:杨戬》上映后,糖糖喜欢上了电影里的动漫形象,并手绘了杨戬的人物图在做手工、写同人文的时候,我几乎可以不眠不休。有时候一整天的精力都会花在上面,非常全神贯注。我觉得,这或许和谈恋爱之后那种令人持续兴奋的状态差不多。因为投入了大量的精力,我的生活是非常充实的,所以也不会关注有没有和真人恋爱。而且我也会玩一些恋爱养成的游戏,虽然没有具象的接触和认识,但我还是能通过各种获得或者想象恋爱的感觉。我觉得应该和真实恋爱差不了多少。关于喜欢纸片人,我倒也不是因为恐惧恋爱。而是我觉得平时在工作中已经耗费了大量精力,我很难再拿出时间和精力去重新认识一个人,和对方从陌生到熟悉,处理各种问题,光是想想,就已经筋疲力尽。Q:一条A:苗国Q:中国目前的婚恋形势有哪些变化和趋势?A:首先是结婚对数下降,今年可能只有800万对新人结婚,是近20年以来最低。看待结婚率的问题,也要考虑人口队列因素。现在婚恋市场上的年轻人大多是独身子女一代,他们整体人口数就相对少,结婚人数自然也会下降。中国结婚数据已连续8年呈下降趋势此外,晚婚人口比例上升,30岁以上结婚的人口占总人数的一半以上。对比80年代,目前我国的离婚人数大概翻了10倍,婚姻的稳固性相对削弱,但从离婚率等指标来看,仍比欧美国家要低很多。1982-2010年中国终身不婚率情况:男性的终身不婚率明显高于女性Q:我们是否进入了婚难时代?您如何理解目前的婚恋难问题?A:虽然大部分人年轻人面临实际的择偶困难,但从观念来讲,我国还是处在普婚时代,大部分人还是希望组建自己的家庭。近期,中国人民大学进行一项关于大学生婚育观调查,61%的大学生明确表示会结婚,57%左右的人则希望能在26到30岁进入婚姻。但是这种人生远景是否能顺利实现,媒体、公众的认知可能和我们学者的看法不太一样。终身不婚率更能体现婚难的程度,相比日本韩国,中国的终身不婚率还是很低的,不到5%,日本已经是15%-20%了。蓝点:代表男性有大学学位更多的国家,红点:代表女性拥有更多大学学位的国家,从1970到2050年可以看出红点的增多(图表:Albert Esteve, García-Román, I?aki Permanyer 数据:Wolfgang Lutz)Q:男性与女性,找不到另一半的原因,是否不同?具体表现在?A:首先是男女双方的择偶门槛和需求都更高了。男性在没有一定经济实力的情况下,他们很少会考虑婚姻,即使有迈入婚姻的打算,房、车、彩礼,婚礼,全都是门槛。随着教育扩张,女性因为相对更强的学习能力,有更多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,除了家庭条件,她们对男性的外貌、学识、社交魅力也有更高的要求。此外,现在处于婚恋市场的高期望男女很难顺利匹配。男性的正态分布比较极端:少部分特别优秀,呈现长尾分布,中等吸引力的占比高,但男性仅达到及格线比如有房有车,也很难吸引现代女性。女性整体分布更平均,方差相对较小,但主观择偶要求不会降低。举例说,有50%到70%的女性认为自己适合的那种男士,其实在男性群体中只占5%,那这必然会让大部分女性无法找到心仪对象。Q:现代年轻人的婚恋观有哪些变化?A:男女之间的婚配其实是一种资源竞争,也是一种资源合作。现在我们研究发现,当代人婚姻生活的主流模式还是同质婚为主流,包括教育、社会阶层、家庭背景、户口等方面的匹配。但是随着物质消费主义兴起,社会思想开放,同质婚已经很难满足年轻人的物质和心理需求,年轻人越来越追求异质婚,也就是高质婚、跨越婚来弥补自身的不足。所谓找不到合适的另一半,不一定是客观上不合适,有可能是不满足心里的期待,期待和现实的错位,当然导致结婚率下降。日本面向小学生开展的婚育节目,希望能让小学生提前感受结婚的幸福,将来更愿意结婚Q:这一代年轻人相对更强调自我,这对他们的婚恋选择有哪些影响?A:我最近在研究啃老和不婚主义、不婚文化之间的联系。初职、初婚和初育作为生命周期三个最重要关键节点,是青年独立和自觉意识的启蒙窗口。不工作、不结婚、不育儿多由显性或隐性啃老做支撑。目前处于婚恋年纪的是独生子女一代,他们从父母那里得到了无私的支持和关爱,断奶的时间会推迟。父母将自己所有的资本留给了唯一的孩子,所以年轻一代有更多任性的资本去对抗传统的社会要求,在家啃老拒绝工作肯定很难独立婚育,代际互惠伦理的颠覆让年轻人更可能做出很多逆社会时钟选择。事实上,结婚,就是和自己的原生家庭分开,去独立经营一个小家庭。但因为还没有能力和供养自己的家庭断奶,就会影响到他独立择偶、创立自己小家庭的掌控力。Q:很多年轻人在婚恋问题上,表现为低欲望、随缘和躺平,这是为什么?A:其实不是因为低欲望所以不愿意结婚,而是因为对婚姻有高期待,但得不到满足,用低欲望作为托词。低欲望社会,大家普遍认为,是因为年轻人感到未来生活的不确定性增加,加上现代职场的竞争压力,他们不想再背负风险,成家负责。但是之前有研究显示,加班不会导致初婚年龄推迟,工作繁忙的确是普遍的社会现象,但不能推导出低欲望、低生育欲望。类似不恰当的归因还有,婚育意愿低,是因为房价太高,导致男女婚配难。事实上,中国商品房价格最低的东北地区,生育水平一直全国垫底,离婚率也比其他区域高,且人口流失严重。现在所谓的低欲望社会其实是伪低欲望社会。年轻人996,它反映的就不是低欲望,现在的年轻人愿意为更高的物质生活放弃一时享受,在婚恋领域当然也不会降低要求。面对职场或者婚恋的不如意,就会用低欲望掩饰,实际是自己的高期望没有得到满足。本文章为一条原创,未经允许不得删改、盗用至任何平台,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。